近日關于英雄山路沿線“提籃族”的報道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,濟南市中區城管局也對此作出回應,希望聯合社會力量和愛心企業,在88路公交車沿線及周邊,為“提籃族”設立“惠農驛站”,幫助“提籃族”銷售自產農產品。
勸導為主
在濟南市市中區的英雄山路沿線,有一群“提籃族”,他們或三兩成群,或獨身一人,提籃里都是些果蔬、雞蛋之類的農產品。這些“提籃族”與一般的路邊小販不同,他們是來自濟南南部山區的村民,販賣的是自家產出的農產品。
采訪中山東商報·速豹新聞網記者了解到,“提籃族”們大都乘坐88路公交車,從南部山區進入市區,也因此,88路公交車路線上的市中區英雄山路周邊成為了“提籃族”最聚集的地方。
“從整個社會來講,‘提籃族’還是屬于一個弱勢群體,提著這么沉的籃子跑這么遠過來賣,來回路上也很不容易。”市中區城管局執法科科長孟亮告訴記者,對于“提籃族”的情況,城管部門一直很關注,雖然提籃族的流動性很大,但是從執法層面進行強制取締,也并非難事,但只堵不疏不符合城市管理的理念,“我們也是盡力照顧,從我們執法的角度,對‘提籃族’主要以勸阻為主,極少實施處罰。”
“許多時候,我們遇到這種情況,不忍心強制執法,都是執法人員自己掏腰包買下來,然后讓‘提籃族’趕緊回家,但這終究不是長遠之計。”孟亮表示,城管部門也希望能對“提籃族”進行疏導,引導到固定的地方進行管理,“他們能夠多賺點錢的同時,把咱的市容秩序維持好,達到多方共贏的局面最好。”
供不應求
在88路公交車的終點站——經八路青年西路站,由于周邊居民小區眾多,且靠近民族大街市場,是“提籃族”的一個集中聚集地。
為了對“提籃族”進行疏導,經過轄區濼源街道辦事處、市中區城管局濼源執法中隊及民族大街市場管理公司聯合協商,在民族大街市場入口的一處三角地兒,設置了一個南山瓜果助農直賣點,專門用于南部山區農民銷賣自產的農副產品。
“我們規劃了這個位置,是針對南部山區的村民售賣自產的農產品,不允許批發商販使用。”濟南民族大街市場部經理蘇利告訴記者,為了分辨在這里售賣的是不是農民自家產的東西,不是批發銷售,市場會要求入駐的商販出具村委會開出的證明,證明是村民自有果園,從事水果種植。這一嚴格的管理方式,為了助農直賣點服務村民,又加了一重“保障”。
山東商報·速豹新聞網記者了解到,這個助農直賣點的面積在40平方米左右,可同時容納20個攤位。
“這些攤位自設置以來,只要不是惡劣天氣,每天都是爆滿,攤位供不應求時,我們還會把市場內的空閑攤位臨時提供給他們使用。”蘇利說道。
共同參與
雖然民族大街市場的助農直賣點已經供不應求,但現實中,有更多的“提籃族”也想有個攤位。
今年60歲的范立方就是“提籃族”中的一員,每天她會乘坐連接城區和南部山區的88路公交車,從自己的家柳埠街道出發,來到二七新村站點附近,售賣自己種的瓜果,一年四季,風雨無阻。
“我賣一天就站一天,沒法兒坐,城管來查的時候,我就隨時準備換地方。要是能有個固定的地方允許我們賣東西,那是再好不過了。”面對記者,范立方說出了自己的期望。
“設置臨時攤位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場地,現在市區內能免費使用的空地幾乎沒有,如果在路邊設置又不好控制,容易影響交通和市容。”孟亮也向記者表示了設置“提籃族”直賣點面臨的困難。
不過這種局面有望在近期得到改善,市中區城管局黨組書記、局長彭寧向記者表示,目前市中區城管局已經積極協調社會力量,聯系和發動轄區內的愛心單位和企業,探索設立“惠農驛站”,為“提籃族”提供銷售渠道和提供經營場所。
在此呼吁社會各界的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,為“提籃族”提供銷售渠道和提供經營場所,有意者可聯系。(山東商報·速豹新聞網記者 王頌博)